CMA
 
  侯宇骄是高顿财经长线周末班的一名学员,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她成功通过CMA两门考试。有思想、有见解、有拼劲、有志气的她一直以笨鸟自居,她觉得即使是笨鸟也有展翅高飞的权利。以下是她的一些CMA考经分享,一起来来看看吧。
 
  以下为自述:
 
  我知道自己是只笨鸟,从小就知道其实我从小就不觉得我是同龄人中聪明的那种,我的各方面条件显得都很平凡普通,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弱点。
 
  比如现在的我,虽然可以说一口比较流利正式的英语,但大家应该想不到我从小在舌头上就有点问题。小时候,医生对妈妈说我可能以后长大了说话会不清楚,要我们有心理准备。在这个事情上,我十分感激我的妈妈,因为她并没有因为医生的话就放弃了,相反,从我很小开始,就一直在接受妈妈对我进行的各种语言方面的训练安排。我记得我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大声朗读英语,哪怕读得不标准不好听,也一直都坚持锻炼这我那不发达的舌头。
 
  但最终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长大后非但没有展露出这方面的缺陷,反而因为从小的锻炼,语言能力还变得比身边的人更为出色些。不得不说,每次想到这件事情都会给我很大的触动。除了对妈妈的深深感谢之外,也使得我坚信:我虽然是只小笨鸟,但我也能飞得很高很远很漂亮,只要我够坚持。我坚信,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我是个挺独立的人,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来。我倾向于独立思考,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甚至有些过,但乐此不疲。
 
  记得刚开始来高顿财经学习CMA的时候,我可以说是白得很彻底的一张白纸,别说课上老师说的是什么都听不懂,其实我骨子里就是个连出纳属于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分不清楚的人。这里必须提一提我的爸爸,我觉得我能来学习CMA,并且最终能坚持下来顺利通过CMA全科考试,他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的鼓励下,我选择学习CMA。
 
  爸爸也是搞财务方面工作的资深人士,但在我的整个学习考试过程中,他给过我**的帮助就是告诉了我,出纳是属于财务会计的。当我遇到其他的困难向他求助的时候,呵呵,他要不就是翻了俩页后告诉我这玩意儿挺难的,要不就是一边看我的书,一边看拳击赛,弄得我哭笑不得。当然,无论是我多听不懂课程中的英语,又或是多么不理解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和理论,我还是充分发挥了我靠自己坚持到底的精神:越是不懂我越是要研究,泡图书馆、上网查、买参考资料,每每搞定一个知识点,都让我激动不已,毕竟付出的努力换来的是让我与成功不断地靠近。说起来挺轻松,但当时学习的时候压力还是很大的。比如说JIT,在学校里学的都是一些基础学科,根本没学过什么JIT,在课上才知道那叫零基。
 
  记得当时在高顿财经周末长线班上这个课程的时候,我的同桌叫陈珀。她是个很厉害的人,在国企中干过很高的职位,后来又进入了外企做高管。当时记得在课程中,陈珀关于JIT的内容和授课老师进行着互动,看他们聊的感觉,那JIT貌似应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东西,驾轻就熟,谈吐轻盈,搞的我心理状态极为紧张,当时我就挺懵的,我问自己:我的基础到底是有多差呀,这差距也太大了吧。呵呵,有些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打退堂鼓,鸣金收兵了,但我当时一丝放弃的念头都没有,只是告诉自己,我该补的东西比别人要多,否则很难赶上进度。于是搬出我之前说的那些图书馆啊、网络啊等等方式,一条一条逐一击破每一个知识点。最终通过考试的那一霎那,我并不如其他同学说的那样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心中翻腾这的是把CMA顺利拿下的快感和成就感。
 
  CMA很难么?我没觉得。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句过来人的风凉话,呵呵,但我想说它还有后半句:CMA很容易么?我也没觉得。要说困难,我想在知识和语言上,我已经遇到了够大的麻烦了,要在这个学习难度上面能与我比一比的,我想不会是很多人。但为什么我说CMA不难,那真是因为它的知识体系把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内容已经梳理得十分清晰明确,在学习的时候,的确会遇到不懂的地方,但它并不是那种绝对性的无法理解,而是需要我们带着思考去推敲,往往在一瞬间就会通透想明白。
 
  而且,要说它难,多数因为有些内容是平时没有过接触。比如对我这样一个学生,又不是管理会计专业的,问我点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啊、成本控制方法啊、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我要是感到懵,那是绝对正常的,理由很简单:我没概念啊。就好比我知道股票期货是什么,但未必知道怎么去玩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学习中遇到了也全然没有必要惊慌或气馁,向懂的人去请教,或者找点针对性强的资料看一下,很快就能有学习框架。
 
  而又说CMA不简单的原因,也要提到它的一个优势:知识面太广。涉及的知识面越广,对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要求就越高。课上会遇到很多有经验的同学,同样对于一些问题难以理解,他们也会遇到能让自己卡上半天的地方。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它很简单”的想法去学,那一定会很难走。
 
  可能是我对自己的基础有客观的认识,所以一开始遇到困难时并没有慌乱,而是逐一展开攻势,结果证明,心态摆正了,的确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CMA,它真的不只是一门考试这是我学完考完后的**感受。作为一个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与考试。学校里面小考连着大考,可以任何人在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应该可以说是考试经验和考试能力到达自我顶峰的时候。
 
  但在CMA面前,这些经验和能力以及直觉就必须很小心地、有选择性地发挥。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身边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课外证书考试,有不少是选择了中国注会的。我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到太大的变化,还是沿袭这我们平时上课学习备考复习那种惯用的模式来应对注会考试。
 
  就算是去参加考试,回来提到的感觉也基本与平时学习差不多,顶多难度上去了。但我摊开书看看我的CMA,我发现它每句话都得琢磨一下,不光是语言理解问题,更多的是我得对它背后的意义以及覆盖到的知识面进行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