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CPA有着强硬的背景和显而易见的功利主义的效用,像CMA,ACCA这样的证书常常会被一些不明所以的人所质疑。尤其是大学生考了CMA有用吗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大学神踌躇不前。听了再多的建议还不如自己来感受下,下面来看一位学员的真实分享吧,也许你会对CMA有用吗有更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在校生,我不清楚CMA这张证书能在职场上带来多大用处,也不清楚它能改变一个人到什么地步。刚考完CMA的时候很二逼地觉得学的东西都会了!自己好厉害了!现在想起自己当时的粗浅简直羞愤交加,越来越觉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敢妄言。
  
  先来看下CMA考什么
  
  CMA考试内容科目一共有两门,P1-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和P2-战略财务管理,CMA考试范围很广,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
  
  我觉得,有时候知识体系要比具体知识要重要。最起码我学完CMA之后,脑子里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架构。在此基础上,我更愿意就我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CMA对我的意义,更多是启蒙吧。
  
  CMA抢占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是双语考试。官方说明英文和中文考试在含金量上没有区别。因为有了英语水平这个壁垒,英文考试通过率要远低于中文考试。但是大家普遍的看法都是尽量选择英文,总觉得还是原汁原味的比较好。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CMA难度大于ACCA的F阶段,因为其题量很大,对速度要求高,通过分数要达到360/500;比ACCA的P4P5要简单,因为CMA算是比较典型的美国考试,以选择题为主(375/500),没有十分复杂的主观性案例分析题,对英语要求也不是很高。再加上只有两科,战线很短,绝对是众人眼中性价比极高的一张证书。
  
  来分享下我的考试之路吧
  
  大一寒假时,我去某机构集训班上面授课。说实话,我大一一学期的课程并没有给我什么基础,看了前导课也觉得懵懵懂懂。作为一个渣渣,我每天仍然坐在第一排自我折磨,强迫自己尽可能地集中精力听课。个星期的集训班结束后,我回到家,又勤勤恳恳地刷了两遍网课。方法很笨很简单,听不懂就倒回去再听一遍,一遍听不懂就听两遍三遍四遍。慢慢地我觉得这东西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了。
  
  很多老师对CMA备考的总结是,看书不如听课,听课不如刷题。我私以为,的确,CMA这种以选择题为主的考试刷题是极有成效的。有些时候记住套路可能也能做得出来题目。但是单纯为了应试,变成刷题机器也是没意思的。
  
  我不是头脑聪明的那类人,但我真的很痛恨这样的讲法:“遇到这种题你看到这个字眼你就这么做......总之你记住就好了!”  其实管理会计真的是很有意思,它不像会计那么枯躁,它只是运用会计作为管理的工具,也就是“Management by accounting”,其重点落在管理学上。一个只会机械做题的功利主义者,只会被会计这种工具奴役,最后总会抱怨这张证书没有什么用的。
  
  大学生考CMA总被诟病,我觉得这也是一大原因吧。太多学生都习惯了刷题考证,忽略了CMA是需要结合实际问题的。
  
  以前每次听课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哇,真的就是这样!老师讲得太对了!两门考完之后,我抱着我浅薄的认知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都挺懂的了。学完之后也对很多内容有了兴趣。做过精益生产啊平衡计分卡啊之类的案例,然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课本上的东西要复杂太多太多了。看过很多大牛写的各种文章,然后发现,我以前只学到皮毛就沾沾自喜的样子真是太无知了。是这样, 我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的感觉。我很感激CMA给我这样的体验。后来ACCA从第一门考起。因为F2F5F9都和CMA有重合,我看到课本真是感觉十分亲切——夸张到把书看看不用做题就能去考试的地步。而从CMA开始培养的财会英语,也让我学ACCA的时候没有那么痛苦吧。
  
  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大学生考CMA还是很有用的,相对于传统会计,它涉及的领域更多,给了我狠毒不一样的体验,相信以后找工作它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