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一: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P1)
这一科目侧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运营优化,内容分为六大模块,总分占比清晰:
外部财务报告决策(15%):包括财务报表编制、计量与披露规则,需熟悉会计准则的应用。
规划与预算(20%):涉及战略规划方法、预算编制技术(如零基预算)及利润计划制定。
绩效管理(20%):考核成本差异分析、责任中心评估及KPI设计,强调实际业务中的绩效衡量。
成本管理(15%):涵盖成本计算系统(如作业成本法)、供应链优化及流程改进策略。
内部控制(15%):重点学习风险管理框架、系统安全措施及合规要求。
科技与分析(15%):新增模块,考察信息系统、数据治理及数字化转型在财务中的应用。
2024年考纲调整后,科技与分析的比重明显上升,考生需关注技术工具的实际案例,如数据分析在预算预测中的运用。
科目二:战略财务管理(P2)
P2聚焦企业战略层面的决策支持,内容更偏向宏观管理,模块调整为:
财务报表分析(20%):从比率分析到盈利能力评估,需掌握行业对比和特殊项目处理。
公司财务(20%):包括资本结构优化、融资渠道选择及跨国财务管理要点。
决策分析(25%):本量利模型、边际分析和定价策略是高频考点,侧重计算与场景应用。
风险管理(10%):精简为企业风险评估框架,结合案例理解风险应对措施。
投资决策(10%):资本预算流程、净现值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职业道德(15%):新增商业伦理和组织道德考量,题型以情境判断为主。
调整后,P2的决策分析和职业道德占比提升,反映出对战略思维和职业操守的重视。备考时需多练习跨模块综合题,例如结合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
分阶段学习:建议先攻克P1的基础模块(如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再切入P2的战略分析。每科至少预留2-3个月,每天学习2小时。
抓大放小:优先掌握分值占比超15%的模块,如P1的规划与预算、P2的决策分析。选择题重点刷错题,情境题总结答题模板。
利用资源:官方教材搭配真题演练,关注高顿平台的考纲对比和思维导图。考前参加模考,适应时间压力。
2025年中文考试时间为2月4月7月11月,考生可在成绩公布后6-8周内申请证书。需注意,三年内通过两科才能保留成绩,逾期需重新报考。
CMA考试的两大科目分别从操作层和战略层培养管理会计能力,科目内容既独立又关联。新手考生需根据自身基础分配时间,重视新增的科技与职业道德模块。合理规划+高效执行,才能在两科考试中一次过关,快速实现职业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