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管理会计师CMA50周年庆!
 
  不知不觉,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已经走过了50个年华,可喜可贺!CMA考试目前已覆盖了94个国家,全球CMA人数更是突破了10万大关,如今的CMA早就今非昔比了。
  在CMA考试50周年这么喜庆的日子里,考试认证部IMA管理会计师协会高级副总裁Dennis Whitney在此送上了致辞:
  “今年IMA管理会计师协会将迎来CMA管理会计师认证推出50周年庆。CMA认证对于财务专业人士实现职业进阶大有裨益。全球CMA持证者人数最近突破了10万大关,充分彰显了CMA认证在全世界及中国境内获得的价值认同与广泛认可。CMA持证者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各式各样的岗位上贡献智慧和力量。CMA认证之所以备受肯定,是因为其不仅有助于夯实财会专业人士当下所需的职业技能,更能让他们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顾下我们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史以及发展现状:
 
  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详细情况如下:
 
  1、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国营企业相适应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该体制下,整个国家如同一个企业,而国营企业就如同巨型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国营企业的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确定下达。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国营企业充其量是一个“成本中心”,最多也就是一个“人为利润中心”国家以企业的成本为基础确定产品价格即“产品价格=产品成本×(1+成本利润率)”,这也就使国家必须重视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建设,通过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确定企业成本项目和成本开支范围。否则,企业成本失控,将导致产品价格失控。国家自然重视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对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的重视体现在国家颁布的各种成本管理制度上。
 
  2、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二阶段
 
  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产生广泛浓厚的兴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此,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该阶段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这种新的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在管理会计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原有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转变了。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由此,我国责任会计进入一个高潮期(乔彦军,1997)。不过,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作业成本计算也开始在我国企业运用。
 
  纵观整个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些端倪:
 
  •   理论研究不够。
  •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   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总结和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会计领域,无论是学术派还是实务派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术派应该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开展;实务派则应该不断地吸收管理会计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原本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将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最终,通过学术理论和实务经验完美的结合,中国的管理会计才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以上就是【恭喜!管理会计师CMA50周年庆!】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CMA】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CMA考试网新闻动态频道!

       CMA热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