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30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考场,伸了伸懒腰,历时9个月的复习考试暂时告一段落。回想这9个月以来,从第一次听说CMA,到完成Part1和Part2的学习与考试,一个个片段拼接成一幕幕场景,证明了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在一次管理会计培训会上,授课老师推荐考CMA,这是我第一次听说CMA,随后我查阅大量资料去了解,并且下定决心要考。学习期间,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书,做题,反复练习重要考点。很多和我一样的在职考生,兼顾工作同时复习考试,非常辛苦。
 
  CMA考试虽然只有两科,但是有一套非常完善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经济等多方面内容。CMA考试侧重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等内容,目的在于扩大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广度,培养其预测商业需求及制定战略决策的能力,有效实行成本控制,顺利实现传统财务人员角色的转换。CMA的课程体系包含案例教学,注重学以致用。这些案例都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贴合实际工作。
 
  我所工作的公司非常重视成本控制,我申报的“压降公司路桥费”管理会计项目就运用到了Part1中成本管理章节的的作业成本法、现金持有量模型等管理会计工具,可以专业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问题。公司的公车配备有ETC电子收费系统,通过公司账户向高速公路管理局转账,为公车ETC充值。为了降低每次充值的金额,在保障生产运营的同时减少资金占用,我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析每次充值的成本性态,准确计量变动成本并归集到产品中。固定成本需根据成本动因分摊,这种分摊有估计的色彩,就像是估计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一样。比如,业务人员办理一次ETC充值的人工成本,根据一个月平均业务量分摊。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将资源消耗与产品成本紧密地联系起来,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强调了可追溯性。相比于传统成本分摊方法的简单粗暴,作业成本法则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此同时,作业成本法也有计算繁琐、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等缺点,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做出判断与取舍,毕竟不是所有成本分析都需要运用作业成本法,CMA教会你的不仅仅是管理会计知识,还有分析决策能力。
 
  比如Part2中的定价决策,分为市场基础法、成本加成法以及目标成本法三种方法。市场基础定价法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比较常见,公司产品或服务定价被市场行情牵着鼻子走,丧失定价权意味着利润得不到保障,经常是赚一年亏一年。成本加成法是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成公司目标利润率的定价方法,当产品或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时,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目标成本法是一个综合的成本管理过程,它确立了产品或服务的目标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产品或服务的原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不超过先前确立的目标成本。这是一种主动型方法,使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在设计开发流程早期即得到管理。运用定价方法研究中国手机市场,会觉得很有意思。
 
  为什么一部iPhone定价可以高达10,000元,国产手机诸如小米等品牌定价只有2,000元左右?高定价意味着高利润还是高成本?低定价一定是低成本吗?每卖出一部手机一定有正边际贡献吗?定价策略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知识,还包含市场营销理念,这些都是CMA能教给我们的。
王萱